在中国各地:村庄利用“红色基因”致富
刘国林从不担心自己的农舍里没有顾客。他在中国东部山东省东营市的柳集厚村经营一家餐馆。1925年,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层分支机构在柳集厚成立,它是该省农村地区最古老的四个党支部之一。党支部的历史遗迹,毗邻刘的餐厅,每年可接待10万多游客。十多年前,刘和他的村民仍然住在土坯房里,过着贫穷的生活,这在村干部的心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刘基厚党委书记刘红岩说,2003年,他们致力于在该基地的基础上发展当地旅游业。利用其“红色基因”,该村庄逐渐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2005年,在该村建立了纪念该遗址历史的纪念馆。五年后,村民们还成立了一家旅游开发公司。2008年,刘回到村里重建他的老房子,并开了一家餐馆,用他在村外工作中积saved下来的5万元人民币(约7600美元)。他的收入很快超过了他打工的年薪,因此他决定留在自己的家乡。刘说:“现在我们的生活比蜂蜜还甜。”此外,该村于2009年发展了花卉产业,以摆脱贫困。2019年,该村集体收入达到42万元,是十年前的五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万元。在中国,像刘继厚这样的许多村庄在发展多种多样的产业的同时,都在努力利用其红色的根,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作为沉浸在革命历史中的一个村庄,山东临沂的朱村在2012年建立了该省第一个村级档案馆,收藏了7,000多种物品,并设立了多个革命纪念馆来传递其“红色基因。”为了增加收入,村民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当地的农业部门,通过采摘,观光和钓鱼活动吸引游客。同时,引进了一家农业企业,为村民提供柳条产品的设计,打样和销售服务,使很多当地人通过在家编织柳条制品谋生。2019年,朱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9万元,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是2013年的1.6倍。现在,村民们不再担心食物和衣服,而是将他们的想法转向建设更光明的未来。王晓林今年30岁,来自山东聊城市,今年9月加入了她丈夫家乡朱村的一家旅游公司。她说,鉴于该村的巨大发展潜力,他们计划在这里扎根。王说:“这里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自然应该回到乡村。” 端粒
上一篇:北京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2022 下一篇:传统的婚姻咨询在赞比亚年轻女性中仍然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