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云峰
刻苦钻研勇创臻品,别出心裁恪守传承
——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云峰

周云峰,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贺兰砚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被授予“宁夏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11年至2015年任宁夏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2014年宁夏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016年任宁夏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2017年任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在2018年5月,荣获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是宁夏工艺美术行业诞生的第3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2018年,宁夏贺兰砚被列入“中国十大名砚”。贺兰砚,是以贺兰石为原石制作而成的砚台,并且作为宁夏五宝之一,其雕刻技艺在宁夏已有300年的历史。





攻克艰难,再创佳作
“色如端石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磷性相宜。”贺兰砚石料结构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宜,使其贺兰砚发墨迅速,耐用不郁结,颜色差异更美观、硬度高可塑性好,被誉为“存墨过三天”,并且与天下第一的端石齐名。
周云峰,出生在宁夏银川,他与贺兰砚结缘是小时候在他祖父的熏陶下,开始认识贺兰砚,并且他自己本身对绘画非常感兴趣,使他对贺兰砚一见如故,无法自拔。于是在1990年在宁夏宁园工艺美术厂从事贺兰砚的设计与雕刻。万事开头难,周云峰真正感受到了入门制作贺兰砚时的艰难,由于技艺不成熟、再加上创作时没有思路和灵感,导致创造不出作品,但是他从不放弃,勇往直前。技法不成熟,会多向前辈请教;没有思路和灵感,会多观摩、与经验人士多交流,在他的勤学好问、努力奋斗下,他在1991年研发设计出了贺兰石碑础印章造型,并带领全厂80余名职工大量生产雕刻很快推广市场,丰富了宁夏的旅游资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与认可,在2006年在西夏区平吉堡创建周云峰雕刻艺术工作室从事贺兰砚的设计、研发、雕刻与展示及交流。
周云峰从事贺兰砚雕刻30多年来,尤为擅长雕刻山水花鸟,或刻一二山雀,数点荷花,清秀飘逸,生气盎然;或刻高山流水,苍松翠柏,风卷云涌,气象万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个好的作品离不开好的用料,周云峰雕刻作品时多选用优质贺兰老坑砚石,石质细腻滑嫩,清明透亮,雕刻时常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技法,并在传统砚雕的基础上结合了玉雕、嵌金技艺,将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其作品时而透出清秀飘逸,时而彰显浑然大气,赏心悦目、雅俗共赏,其风格自成一体。其作品《金玉良言》《踏雪寻梅》《鸣春》《夜澜》《朦溏隐居》等多方贺兰砚雕代表作品表现手法上乘,感染力强,屡次在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工艺美术行业大型展会中获奖并被机构收藏,在全国砚雕界有较高声誉。
周云峰的作品构图精美、刀法细腻、雕工精湛、精而不繁、简而不单。其中作品《鸣春》,在2008年全国工艺美术类最高级别的展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暨国际艺术博览会”荣获第九届‘百花杯’铜奖,这也是宁夏贺兰砚获得的在全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奖项。其作品选用宁夏贺兰石优质砚石,主砚石质细腻嫩滑,砚盖根据砚石红钢夹绿彩的层次,雕刻了两只山雀在桃林中嬉戏的场景。贺兰石的石质在红钢和绿彩俏色的运用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整件作品意境丰满,雕工精美,刻画了桃花盛开后生机勃发,鸟儿喜庆愉悦的欢快场景。
作品《金玉良言》是以宁夏优质贺兰砚石料和阿拉善碧玉为原料,结合了玉雕、嵌金技艺,巧心设计,精雕细刻而成。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美德为主题核心,砚壁周围精雕《弟子规》全篇1080字,雕工精细入微,字体工整,富有美感。砚盖为中国传统铜镜造型,上刻篆文十八字箴言,与砚壁《弟子规》呼应,传达出作者对中华民族恭敬、谦虚、勤俭、诚信、仁慈、博爱等美好品质的推崇。
作品《荷气一塘》是选用优质贺兰石老坑砚石,用料讲究。砚盖与砚底精选绿色贺兰石精雕荷叶与荷花,雕工精细,疏密有致,郁郁葱葱。以“荷气一塘”为名,寓意和气一堂,欲表达和和美美、祥和吉利之意。
《山间雅居》是选用宁夏优质贺兰石,以中国传统山水为题材,刻画了一处苍松盘居、山石耸立、山间小路逶迤、溪水潺潺的清幽宁静、淡雅之致、清爽无尘的人间仙境。
作品《夜澜》的主砚与砚盖均采用贺兰石老坑砚石,石质细腻温润,品质极佳。作品题材参照了清代画家袁江的《骊山避暑图》,整体雕刻工艺精细入微,画面栩栩如生,层次分明;主砚堂内的明月与祥云安然祥和。作品立意以小见大,在有限的空间雕刻出宏大的场景,意境深远,实用性、观赏性与艺术性俱佳。
《踏雪寻梅》参加了“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暨国际艺术博览会”拿到了‘百花杯’最高奖项金奖。提高了贺兰砚在全国砚雕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得到了广大同仁的认可和赞扬。这一桩桩作品、这一连串的奖项无不体现出周云峰的精益求精以及技法的高超。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周云峰定会创作出更多不朽的作品,这些作品定会在历史舞台上熠熠生辉。




独具匠心,薪尽火传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大力推动文化创新。文化的传承在于创新,而贺兰砚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创新是其传承发展的动力。为了更好的传承贺兰砚,周云峰他独立设计完成贺兰砚笔洗随形砚造型,独创圆角扣盖砚造型,独自研创贺兰砚外观新型造型以及申请了宁夏首例贺兰砚外观设计专利。他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独自掌握了金银错嵌金技艺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首创将传统金银错工艺融入贺兰砚雕中,为贺兰砚雕艺术开创了新思路、增添了新工艺、为贺兰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七秩弦歌沧桑砥砺,万千桃李薪火相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前提。但是贺兰砚雕的传承存在着一些危机。其一是制作贺兰砚是一个长期且漫长的过程,而在如今快节奏快发展的社会中,大多数青年急于求成,不能静下心来去制作,还有就是青年从小没有养成对传统文化热爱的习惯,他们和传统文化接触太少。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一个好的老师,所以为了更好的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我们应该从小抓起。而且周云峰为了更好的传承贺兰砚,他参加展会,并且积极向外宣传宁夏、宣传贺兰石及贺兰砚,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贺兰砚,并和全国各地同仁交流、探讨和学习他们的雕刻理念和制砚技艺。他还积极参加非遗的各项公益活动,并携带贺兰砚作品多次去外地进行现场宣传展示和交流,而且进行公益性授课,免费为学校学生义务传授贺兰砚制作技艺,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他先后带徒弟十余名,只为挖掘更多人才,更好的将贺兰砚这一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贺兰砚的美。未来我们坚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未来可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谈到未来的三五年规划,他会努力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并且积极参加各类展览与展会,让更多的人去知道贺兰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会与同行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将贺兰砚更好的传承下去,将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能够感受到它的魅力。
不趋炎于庙堂之高,但惜名于江湖之远;不鼓噪于攮攮闹事,但独守于孜孜不倦;不计较于千钧荣华,但惶恐于一世英名。正是有了像周云峰这样的领军人物,贺兰砚制作技艺才未在当今这快生活的潮流中被湮没。他的那种锲而不舍、择一物、终一生的坚守是传承民族精湛技艺必备的匠心精神,是当今时代人民追求幸福的首要前提,是国家以后强盛发展的基本动力。未来我们相信,周云峰定会将贺兰砚雕传播到全国各地,也定会带领贺兰砚雕这一非遗文化遗产在国际舞台上独领风骚。
上一篇:2023年国家登山健身步道 联赛揭幕站(黄埔·长岭)盛大开赛 下一篇:大数据中心成立!睡眠行业迎来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