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创始人丨剧本超市的昨天、今天、明天

王鹤鸣,剧本超市创始人、CEO,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知识产权服务专委会委员,第五届中传“扬帆杯”全国大学生原创剧本大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2015年12月,王鹤鸣创办了北京尚世星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打造了国内专业的影视项目交易平台——剧本超市,解决影视行业信息不对称,嫁接海量影视项目资源。
通过剧本超市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产业模式,王鹤鸣倡导影视行业从委托创作向著作权转让方向迈进。力争实现“去渠道化”运营,减少作品的“沉默时间”,降低影视公司种子期的投资风险,盘活行业内优质的剧本版权项目,撬动中国每年400亿影视项目闲置资产。

剧本超市的奠基和《剧本堂》
编剧经纪是老话了,老话新唱常常也能有很多不一样的感受,每年的想法都不一样。最早的我,投身于编剧经纪行业当中,一方面是自身想从演员身份跳出来换个跑道,一方面也是投身影视行业很久,听到了编剧行业的许多声音:编剧的重要性、编剧维权问题、剧本抄袭问题、定金问题等等。于是最开始通过找项目的方式帮助编剧,做一些编剧经纪的事情。
后来做了大概一年的时间,越来越坚定的喜欢这件事,却发现问题来了,我们只能接触到小编剧,很难接触大编剧,但是没有头部资源一切就没有意义。那段时间和一个朋友聊天,说到没有大编剧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想法就是通过采访的方式认识大编剧。朋友说,为什么不做一个栏目呢?

这个建议点醒了我。各式各样的采访栏目有很多,却一直没有一个采访编剧的栏目,但我知道,编剧有很多幕后的故事,编剧的才学都很独到。于是那时,我想到做一个编剧行业的“艺术人生”。
有了方向就好做事情了。紧接着,就是不断地打听谁认识投资公司或者电视台能够做这样的栏目,那段时间的自己像每一个创业者一样,不断地拿项目去碰又不断地碰壁。

后来一位姐姐给我介绍国广东方,遇到了宫总。那一次见面印象非常深刻。我把想法介绍给宫总的时候,他像一尊佛一样笑眯眯地听完,当时就表达了对于我的剧本超市、《剧本堂》、《神兽麻将馆》这三个项目的肯定,最终为我投资做了《剧本堂》。通过《剧本堂》的栏目,奠定了我与业内大编剧的合作,也奠定了我们编剧经纪业务成功的第一步。
创业 融资
从一个艺人,转型成为一个创业者,我体会了那种创业者的心酸,那是最艰苦的一段岁月。在找投资的过程中见到了很多财务投资,当我说自己想做编剧经纪的事情,他们只关心三个问题“你需要多少钱”、“你挣多少钱”、“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在路演过程中一直打断你,用现有的一些企业或者模式来概括你的项目。但我觉得他们说的不对,这些财务投资者觉得创业者都是在抄袭,没有真正创新的东西,永远在先入为主,不愿意听一个新的事物。所以那段时间我总觉得去融资就像要上考场,有些恐惧心理。

我们不是一家有深厚背景的公司,活下去是最重要的。我从只谈理想,只谈价值,要更多的面对现实的人。赖声川说,MFA终将击败MBA,因为一个象征着创造、另一个是管理,而创造带来的价值是无限的。直到今变成了能够很兴奋地讲自己的项目,也是因为现在完全的明白,创业要先谈怎么活下来,如果能够为行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就是最好的。

投资人总觉得必须要看到成功案例,认为创新的东西必须要扶持政策才能存活,所以产生了很多为了拿政策甚至用创意作秀的项目。但是好的商业逻辑本身有自己造血的能力。想实现有创意的理想,更需要自己自力更生,因为投资人找不到对标,而自己也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编剧经纪的必要性
当年,和汪海林老师一同出席怀柔论剑编剧峰会时还我像个小学生一样。当汪海林老师介绍我,说这位是做编剧经纪的,同桌所有的编剧都笑了,说我们不需要编剧经纪,也不需要包装,小编剧才缺活儿缺包装。但我知道这是市场的需求;后来,通过四年的努力,编剧经纪大家已经接受了,那个饭桌上90%的人已经和我们开始合作了。

新的事物会被人怀疑和反对,但是那就是未来。影视行业有很多细分职业,比如演员经纪人、完片担保。导演经纪、编剧经纪、剧本版权经纪,一定会成为细分发展趋势。我希望自己把眼光看到未来会有风向的地方。
只要我能够沉淀下来,编剧是内容,用平台的方式去和内容打交道是我的兴趣。在互联网的时代,用平台做内容是一件很牛逼的事情,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我发现不是只有头部资源才有需求,腰部反而是最大的需求方。编工委等官方协会内,有多少是新锐编剧呢?行业内只有两三千人,这说明人才极其匮乏。怎么让行业更好呢?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个行业的门槛问题。

要想进入编剧行业,存在着技术性门槛、资源型门槛两个难关。一是技术性门槛,这个是编剧自身必须要解决的,没有系统的编剧课程、没有进过剧组工作,就很难把影视剧本写好。这里也推荐史建全老师的《编剧手艺》这本书,能够给从业者带来很多的启发。二是资源性门槛,与张艺谋合作就能做院线电影,与网大导演合作就能做网大,资源的匮乏,让编剧再有才华也会受到限制,所以我们要解决资源不对称的问题。影视行业、工会没能解决,平台性公司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是一定可以的。
解决问题 开发软件
做平台要服务两端的客户,很快我有一百多个编剧了,编剧资源也算比较丰富了,但是问题来了。没有订单,没有需求。
那段时间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走歪了走错了?那时突然想到一个做嘉士伯啤酒生意的,他的做法直接提醒了我,他先到酒吧、饭店问要多少啤酒、什么类型的啤酒,再去和酒商定。
这不就是我现在的问题的答案吗?先找到需求,要什么样的剧本和编剧,再根据需求找编剧才会有意义。于是我和同事当机立断,把工作重点放到了寻找客户需求、建立下单体系。解开这个问题之后,业务量果然有了提升,编剧更愿意签约,客户也更精准了。

在那之后,我们也遇到了工作效率不够高的问题。最开始先是建立订阅号,通过订阅号展示编剧剧本,作为我们编剧剧本的“货架”。后来发现订阅号的能力下降了,也不能再进一步提高效率,就单独成立了鹤鸣东方科技公司,逐步了解互联网的东西,也走了很多弯路。但是通过成立了科技公司,码团队、做软件、做工具,提高我们的效率,也逐步把平台做的越来越成熟,效率越来越高:

做了OA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统计我们的编剧库剧本库;
剧本超市小程序,是我们的对外的办公的用的主要渠道;
影视项目路演平台,首先剧本本身就是项目,能够通过小程序让项目让更多人看得到;
影视公司地图,我们可以打开一个地图,看到别的公司的需求,让大家能够更高效的合作;
编剧直聘app,通过类似boss直聘的方式,让资方和编剧更快交流更快合作;

再之后的版权诊所、影视人脉圈,都是陆陆续续的提高我们的效率,加大平台的力度,来帮助我们的工作。做互联网软件是剧本超市把平台化运营更上层楼的方式。当我们左手握着编剧剧本,右手握着高效工具,就能更好地为影视行业去服务。
四年之后,剧本超市有许多人来来去去。每一个人到来的时候,我告诉大家,你是否希望从事一个全新的跑道,当我把自己的理由和希望都告诉他们,能够持续在一起做下去的,也都还留在这里。

我觉得自己像个蜡烛,照亮很多致力于这件事的人走上这条路。行业缺乏优质的编剧和剧本,同样也缺乏优质的编剧经纪人,我希望更多人能够支持编剧经纪的发展。很多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帮助我们的人,比如张永琛老师、王兴东老师、汪海林老师、高大庸老师、刘毅老师等等,他们用实际的行动支持着我们的编剧经纪事业,编剧真诚的支持和祝福,都让我们有了更加坚定走下去的理由。

张永琛老师和汪海林老师在很多年前就致力于做编剧经纪的事情,当我和他们谈了我们的想法,他们说,你做的事情就是我们当年和现在都想做的事情。还好,我们没有走弯路。我们有一百多个案例,深度服务过上千家客户,多多少少,都是好的。我们会继续做下去,不断地为影视行业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成功必须坚持,创业就是九九八十一难。我遇到过每一个创业者都会遇到的问题,但是既然想穿越沙漠,必须披荆斩棘,面临干渴。挺不过来,没人会同情;挺过来,就是绿洲。还好,还有那么多行业大咖和我的伙伴支持着,支持我一定要走下去。
上一篇:睿轩商业保理:融资租赁与商业保理对比 下一篇:旅日华人创办“名校志向塾”帮助万计华人学子升入东京大学等日本顶级学府